原標題:疫情會影響冬奧會嗎?
——訪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各項工作帶來一定沖擊。“北京張家口冬奧會”2022年將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疫情給冬奧會籌辦帶來的影響,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
2019年12月31日,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傳來建設喜訊。隨著最后一塊屋面單元板塊安裝就位,國家速滑館“封頂封圍”重大建設節點宣布完成,“冰絲帶”形象完整亮相。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各項籌辦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 確保冬奧會順利舉辦
目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國際疫情還在持續蔓延,給冬奧會的籌辦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表示,北京已經從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準備測試賽、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前謀劃做好準備,全力以赴確保冬奧會、冬殘奧會順利舉辦。
在冬奧場館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張建東表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整體亮相,首鋼滑雪大跳臺完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賽道、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建成,國家游泳中心完成全冰面測試,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場館改造有序推進,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并且,賽事組織和賽會服務也有序開展。“組建競賽場館運行核心團隊,成功舉辦十四屆全國冬運會高山滑雪比賽、自由式和單板滑雪大跳臺世界杯等賽事,賽道、雪質、競賽組織、山地運行等工作得到全面檢驗,也得到了國際雪聯專家高度評價。”張建東表示,餐飲、交通、安保、醫療救援等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市場開發取得新進展,贊助企業總數達到25家,5G通信、云轉播等科技冬奧示范項目加快實施,氣象服務初步實現了空間上百米級、時間上分鐘級的精準預報。
“不僅如此,我們還實施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努力實現北京冬奧會碳排放全部中和。”張建東表示,目前已經確定在國家速滑館等四個冰上項目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實現奧運首創。建立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所有競賽場館將100%使用綠色電力。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冬奧籌辦工作產生了較大影響。“新型制冰系統、壓雪機、澆冰車等需境外進口的設備器材生產運輸可能滯后,設備器材安裝調試、場地認證等工作必需的外籍專家、技術人員難以順利來華。”張建東坦言,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冬奧會的籌辦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面對這些影響,冬奧組委也給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張建東表示,北京冬奧組委將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持以我為主、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無論未來出現什么情況,都按照既定計劃推進各項籌辦工作;同時,及時研判形勢,調整策略,加強統籌協調,創新方式方法,全力以赴,扎實工作,確保冬奧會、冬殘奧會順利舉辦。
1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承辦的首場正式比賽——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高山滑雪速度類比賽順利落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是北京冬奧會的高山滑雪賽區,此次承辦全國冬運會高山滑雪比賽,標志著這座場館具備了舉辦冬奧會測試賽的條件。新華社記者 賀長山/攝
按期完成年內所有競賽場館建設 精心創作冬奧會開幕式方案
目前,冬奧會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備受關注。對此,張建東表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施工管理、材料保障等工作,特別是繼續加強與國外供貨商“一對一”對接,隨時掌握生產情況,并協調有關方面,做好境外設備器材運輸通關、外籍專家來華服務、場地認證等工作,確保所有競賽場館年內完工,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與場館同步完成。
此外,還將計劃組建場館運行、賽事組織、外圍保障團隊,編制場館運行計劃方案,組織開展實戰演練。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與國家衛生防疫等部門合作,共同制定防控預案和應急計劃,做好各項準備。“我們會加強與國際奧委會、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溝通合作,動態評估疫情對北京冬奧會及測試賽的影響,探討各種可能情況,并研究制定備用方案,盡可能完成各項測試,努力實現預期目標。”張建東表示。
北京還將優化調整冬奧會整體宣傳計劃,圍繞場館建成、測試賽舉辦、火炬發布等重要籌辦節點,精心策劃組織宣傳推廣和文化活動,不斷掀起宣傳推廣熱潮。“精心創作開閉幕式方案,充分展現中華文化、新時代中國風貌、冬奧特點和冰雪元素,突出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意識。”張建東說。
編制完成場館賽后利用計劃 制定體育企業紓困措施
在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方面,張建東表示,將加快建設綠色場館,組織開展低碳活動,在全社會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修復整體工作方案,借鑒樣板段經驗,加大山地賽區生態修復力度,確保與場館建設同步完成。加快實施遺產戰略,編制完成場館賽后利用計劃,盡快形成冬奧遺產。發揮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的輻射作用,帶動沿線地區體育、旅游、文化等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全面小康。
“疫情對北京體育產業影響也很大,大型賽事活動取消,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公共體育場館停業,體育收入大幅下降。”針對這些影響,張建東表示北京市體育部門已經制定了11條具體措施,盡最大努力幫助體育企業紓困解難。
針對疫情催生的體育消費需求新變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推動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北京還將大力發展“體育+”新興產業,促進體育服務優化升級,為市民健身提供有效供給。“加快完善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加強體育場所安全管理,使群眾健身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張建東說,要進一步樹立“大健康”理念,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加強體醫融合的頂層設計,打破部門間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入研究統一的政策體系、工作措施和實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