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時間回到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向世界宣布。
時光飛逝,這屆家門口的冬奧會已經敲響倒計時一周年的鐘聲。五年多來,祖國天南地北、千家萬戶的冰雪故事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注腳——越來越多的冰雪場館落成,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冰雪運動,更多的目光從教育界、體育界和社會各界向冰雪運動投來。
2021年1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大賽區。總書記強調,要通過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把我國冰雪運動特別是雪上運動搞上去,在三億人中更好推廣冰雪運動,推動建設體育強國。總書記為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冰雪運動再加油。
一年后,盛事將至。我們期待著,前進著……
向著“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進發
“我們小時候就在學校后面的湖上滑‘野冰’,那種快樂我現在還記得。”在吉林省長春市天定山滑雪場,方女士正帶著四年級的兒子體驗一場酣暢淋漓的滑雪。
話語間,小男生已腳踏雙板,迎著風,沖下雪道。
千里之外,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三林體育中心飛揚冰上運動中心里,身著各色護具的幼兒穿著冰鞋,排著隊,推著小板凳,學習滑冰。王女士站在一旁,用手機記錄下女兒的第一次上冰體驗。“孩子很享受,下周我也上冰試試!”王女士告訴記者,在家門口花四五十元就能滑兩個小時,“特別有吸引力”。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申辦冬奧會時中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在習近平總書記“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指引下,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冰雪運動正帶動全民健康邁上新臺階。
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冰雪運動場地共計1520個,場地面積0.61億平方米。《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1》預計,2020到2021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將達到2.3億,冰雪休閑旅游收入超過3900億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在大江南北“百花齊放”。不僅有抽冰尜、冰釣等民俗冰雪娛樂活動,還有非雪季的旱地冰雪運動競賽活動,全國大眾冰雪季舉辦地也從冰雪傳統地區向長江以南和非傳統冰雪地區轉移。
在過去,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而如今,習近平總書記關切的群眾性冰雪運動正隨著“北冰南展東擴西進”的腳步,在祖國大地掀起熱潮。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丁東向媒體介紹,2021年全國大眾冰雪季預計覆蓋184個地市,將舉辦全國或區域聯動的群眾性賽事活動1200余場次,直接參與冰雪賽事活動、接受冰雪運動知識宣傳培訓的人數將達到近億人次。
我們向著“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步步邁進,腳下是一份份國家政策文件在“破冰”,在指引。
從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國家旅游局聯合印發《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大力普及冰雪運動;到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實施綱要》《“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服務保障工作計劃》《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科技保障工作計劃》《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反興奮劑工作計劃》,“兩綱三劃” 對北京冬奧會的參賽工作做出全面規劃;再到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為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提出要求……圍繞冰雪運動發展已形成了密集而有力的政策群。
首都體育學院原校長鐘秉樞看到,隨著國家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圍繞冰雪運動發展的機制、經費、產業、教育、旅游、交通等各項工作大力推進,冰雪運動“未來光明”。
“冰雪運動進校園”照進現實
剛剛落幕的第二屆全國學校冰雪運動競賽中小學冰球項目中,以三年級為主力的廣東隊與以五年級為主力的內蒙古隊相遇。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在廣州冰球小將們數次摔倒、爬起、沖刺中顯得格外驚心動魄。
“廣東隊86號進球,廣東隊73號進球。”在內蒙古隊以7比0領先時,場內廣播與歡呼聲同時響起!
“進球啦!”“回去我請你吃冰淇淋!”廣東隊的孩子們將進球的朱文浩、李陽團團圍住,笑聲一片。
賽后,廣東隊領隊、廣州市滿族小學校長舒明明接受采訪時仍然心情激動:“來之前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場必輸的比賽。但是我們還要來,要讓孩子們感受到競技運動的快樂、拼搏的快樂。孩子們做到了!”廣東隊奮力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也讓在場的各地小運動員、教練和家長們稱贊不已。
“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人生能有幾回搏!寄希望于你們,寄希望于我們的青少年。努力吧!”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觀摩青少年冰雪運動并寄語。
而伴隨著中國冰雪運動快速發展,在教育和體育系統共同推進下,在申辦冬奧會時就提出的“冰雪運動進校園”如今已照進現實。
目前,教育部已設立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特色學校近2000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近800所;在北方,學生上冰上雪體驗已不稀奇,在南方,旱地冰雪課程也寫入諸多中小學課表;在“教會、勤練、常賽”為核心的學校體育改革推進下,全國各地學生冰雪賽事日益豐富;冰雪運動將在2022年之前普及到百萬青少年人群。
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同時,我國優秀的大中小學冰雪運動團體和運動員也漸露頭角,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儒夢花滑隊成立兩年便取得“亞洲青少年花樣滑冰挑戰賽”冠軍,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在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上摘金奪銀……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建設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和擴大高校高水平冰雪運動隊的建設規模,既是準備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是學校體育改革發展中的戰略性舉措,更是實現體育強國目標的需要,發展校園冰雪運動是一個共贏乃至全贏的事情。
當下,校園冰雪運動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但也要看到,場地、師資、經費、教材等軟硬件不足,仍然制約著校園冰雪運動落地、扎根。
“‘冰雪運動進校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著手,共同推進。”鐘秉樞建議,繼續擴大青少年冰雪運動覆蓋面,進一步加大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完善冰雪運動特色校的體育師資配備,加強冰雪運動教材建設,全面提升競技冰雪運動水平。
而更為基礎和重要的,是轉變學校體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局面,真正提升校長、教育管理者對體育的認識與重視。這是未來校園冰雪運動前進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奧林匹克教育化作育人星火
全校學生盛裝打扮,手舉各色國旗入場,花樣跳繩、集體舞、武術等節目依次登場……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中心小學的模擬冬奧會“奧林匹克文化節暨天使奧運會”開幕了。
這只是羊坊店中心小學開展奧林匹克教育20年來的一瞬。
早在籌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時,在青少年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就是一項重要任務。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給出高度評價,稱之為“2008年奧運會一個重要的遺產”,“北京模式”聞名世界。
“但現實是,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堅持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學校逐漸變少。”羊坊店中心小學體育教師、模擬奧運會和模擬冬奧會發起人周晨光說。
直到2015年,國際奧委會將“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推行體育和奧林匹克價值觀”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三大使命之一,并鼓勵奧運會主辦方通過奧運會促進奧林匹克教育,國際上也才開始正式探索。
奧林匹克教育如何納入學校教學中?在這個時候,許多人并沒有答案。
而五年后,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的回答是——奧林匹克教育不只是體育課,更是文化,是育人的方方面面。
電廠路小學與北京冬奧組委直線距離僅1000米。該校校長薛東在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的一個月后,便確立了學校與奧林匹克價值觀“卓越、尊重、友誼”契合的冬奧教育育人目標。在電廠路小學校內,隨處可見冬奧主題內容;不僅有冰雪課程、冰雪社團,還在各個學科中融入了奧林匹克元素,語文課創作冬奧主題作品,科學課研究冰壺摩擦力,美術課設計吉祥物;成立全員參與的“小小冬奧組委會”,建設“小小冬奧博物館”等。在校外,學生們觀看、參加冰雪運動和奧林匹克知識比賽;參觀冬奧場館;走進社區和其他學校,傳播冬奧知識……
學生們的變化,薛東看在眼里:“孩子們收獲了自信、勇氣、耐心,鍛煉了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跨學科的綜合素養。”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茹秀英總結了奧林匹克教育的意義所在:“首先,奧林匹克教育的五大主題‘奮斗中取樂、公平競爭、履行尊重、追求卓越、身心精神均衡’,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新時代‘四位一體’學校體育目標殊途同歸。其次,奧林匹克教育核心載體競技運動是實現新時代‘四位一體’學校體育目標不可替代的獨特資源。最后,奧林匹克教育倡導基于競技運動的跨學科、跨課程融入,是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促進學校整體發展的有效途徑。”
盡管目前,奧林匹克教育的熱度在客觀上隨奧運會周期波動,但奧林匹克教育不斷深入的實踐與研究已足以證明,奧林匹克教育更包含著人的發展、公平、競爭、和平、美學等深刻的話題,是一本彌足珍貴的教材。
或許奧林匹克教育從“北京模式”到“中國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周晨光、薛東,以及關注著中國教育、中國體育事業的許多人內心卻有一份堅定。“2022年不是中國奧林匹克教育的終點,因為育人是100年的工程。”周晨光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我們看到,冰雪運動的旭日在世界東方徐徐升起,會有更多的中國少年在這份陽光中成長起來。(作者:本報記者 林煥新 李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