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板的各項參數的含義:
第一個要關注的參數是滑雪板的長度,長的滑雪板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短一些的滑雪板操縱性則更好。一般來說滑雪板立起來到自己下嘴唇和鼻子之間就還算合適。初學者的話稍短一些為好。
第二個參數是板頭/板腰/板尾的寬度。板腰的寬度決定了轉彎的半徑。大多數滑雪板半徑在10-15m之間,這是一個很適合雪道的長度。玩野雪freeride的話,板腰要更寬,以便提供更大的浮力,而且也不是那么在乎雪道的寬窄(也因此不適合一般滑雪場)。
小于16m的半徑適合卡賓;17-22m適合all-mountain或者公園;大于22m就明顯是給粉雪設計的了。
如果更進階的話,還會注意到滑雪板有Camber和Rocker這種區別,這是因為滑雪板的形狀不同。
這兩個形狀最直接的區別就是,你可以假設自己正在滑雪,然后腳在對滑雪板施力。進行受力分析,那么板刃接觸雪的范圍肯定是不同的。
Camber更傳統一些,競技板和好手一般都傾向于它。因為它能在雪上提供更精確的操控感,但也同時對技術有要求。

浮力不夠就這樣
Rocker相當于人為幫你把板腰壓下去了,這樣在粉雪上也更容易轉彎,更容易運用板底。這種班底在兩頭翹上更常見。
最后說一句:滑雪易上癮,入門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