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緊抓冬奧會籌辦機遇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崇禮區打造“國際范兒”冰雪勝地
崇禮城區一瞥。 河北日報通訊員 逯占友攝
近日,滑雪愛好者在崇禮區云頂滑雪公園滑雪。 河北日報通訊員 武殿森攝
春光明媚、碧空如洗,崇禮小城沐浴著春風、煥發著生機。獨具特色的中西風格建筑群、白雪皚皚的山巒、雪道上姹紫嫣紅的身影……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作為雪上項目舉辦地之一的崇禮,借助冬奧會籌辦的機遇大力推動本地發展,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雪國崇禮 戶外天堂”名片叫響,生態綠色底色更濃,高質量脫貧摘帽……崇禮,已從一個曾經的貧困縣“脫胎換骨”成為國際化冰雪小鎮。
城鄉巨變盡顯“國際范兒”
如今的崇禮城區,濱河穿城而過、風情建筑林立、路燈智能化十足,雪花、滑雪雕塑,處處透露出一座國際現代冰雪小鎮的氣息。
崇禮采取“總規劃師+國內外一流專業規劃機構”的方式,先后聘請9家國內外一流專業規劃機構、10位院士、14位大師、42個設計團隊,為崇禮設計了“一區、三組團、多節點”的城鎮空間布局:總面積758公里的冰雪運動和旅游的核心區;西灣子旅游商業綜合服務基地組團、太子城國際冰雪賽事和國家冰雪運動推廣基地組團、紅旗營城鄉公共服務和冰雪旅游相關產業基地組團;慶典廣場、華僑冰雪博物館、時尚圖書館、從廣場直至雪場的空中纜車、崇禮老街、濱河公園、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主城區污水處理廠等多個節點項目的提升改造。
5年多來,崇禮實施了主城區13個區域棚戶區改造、121個老舊小區改造、17條市政道路優化、6座橋梁新建改建以及供排水管網、強弱電入地等工程,無障礙環境、停車場系統、多桿合一智慧路燈陸續投用,城市功能和品質顯著提升。此外,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完成整村新建10個村,“四種模式”改造提升118個村,受益農戶15416戶,全域農村面貌日新月異。
城鄉面貌的巨變離不開交通環境的持續改善。冬奧會籌辦加速了崇禮實現交通暢達的夢想。崇禮鐵路、京禮高速建成通車,使崇禮融入首都1小時經濟圈。城區至紅旗營、萬龍至轉枝蓮、古楊樹至棋盤梁3座隧道打通,大朝線、壩場線等8條農村公路改建擴建,累計完成交通道路工程451公里,實現了七大雪場互聯互通,三組團、四條大溝全域貫通,為崇禮未來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宜居、宜業、宜游的小城正在從規劃圖紙變為美好現實,迎冬奧、講文明、樹新風氛圍越來越濃,融匯成“文明”強音,崇禮以三年加權全省第一的好成績被評為“河北省文明城區”。
“冰雪勝地”引來產業旺人氣旺
陽光下,白色的雪道變成了明亮的舞臺,一老一少暢快地滑行著,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在太舞滑雪小鎮,每天上午這對老少滑雪組合總是準時出現在雪場。
小鎮的人都熟悉,他們是雪麓居業主張愛萍阿姨的老伴兒和小孫女。“4年多了,每年帶著孫女冬天來滑雪,夏天來避暑,小孫女兩歲開始學滑雪,70歲的老伴兒也成為朋友圈里人人羨慕的滑雪達人。”張阿姨說。2016年,已退休的北京教師張愛萍和老伴兒來崇禮旅游時愛上了這里并定居小鎮,她家也成了老朋友、學生們來滑雪的落腳地。
太舞滑雪小鎮,地處冬奧會賽事核心區。自2015年冬季開業以來,小鎮接待游客人次增長近5倍;2019年雪季滑雪游客超26萬人次,夏季的山地度假游客逾28萬人次,這里已成為世界級四季旅游度假勝地。
從一季游到四季游,從運動游到旅居游,從觀景游到休閑療養游,太舞滑雪小鎮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非凡業績,展現了崇禮在叫響“雪國崇禮 戶外天堂”品牌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以冬奧為引領,崇禮以打造國際知名的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勝地為目標,堅持培強做大以冬季滑雪和夏季戶外為主導的體育休閑產業。近5年來全區續建新建滑雪旅游項目總投資370多億元,相當于過去20年投資總和的近15倍。目前,崇禮已建成7家大型滑雪場,全部位列全國20強,其中萬龍、云頂、太舞、富龍進入了全國十強,形成了國內最大的高端和優質滑雪場集聚群。
2019年與2015年相比,崇禮全年接待游客從127.2萬人次發展到442萬人次,雪季銷售雪票從58.7萬張實現翻番,旅游綜合收入從5.1億元增長到33.3億元,游客人均消費從401元增長到750元。
冬季來滑雪、夏季來避暑,崇禮的夏季戶外休閑運動逐漸成為新的產業增長點。2020年原創音樂節迷笛、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各種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崇禮休閑度假。
作為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要舉辦地,崇禮著眼旅游業長遠發展,把提升本地接待服務水平作為最重要的發展環節,吸引了洲際、四季、喜來登、悅榕莊等10多家國際高端酒店品牌落戶,建成各類酒店及酒店式公寓160家。2022年冬奧會期間,全區將有34家高檔酒店成為冬奧會簽約酒店,每天為冬奧會相關利益方近2萬名人員提供接待住宿服務。
“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冬季旅游目的地十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一個個榮譽的獲得,正是“雪國崇禮 戶外天堂”影響力和美譽度提升的最好見證。
“白色名片”助力綠色發展脫貧攻堅
“生態是崇禮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生命線。”張家口市委常委、崇禮區委書記王彪說。
如果說雪的白色是崇禮的名片,那么樹的綠色則是崇禮的底色。籌辦冬奧5年來,崇禮累計投資近28億元,新增造林72.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52%提高至目前的67%,PM2.5年均濃度降至15微克/立方米。
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同時,是崇禮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利用冰雪資源創業就業,在冬奧籌辦過程中實現自身致富增收的剪影。
四臺嘴鄉營岔村闞鳳龍一家的命運,因冬奧會籌辦而改變。原來住在土坯房里,父母靠著30多畝地種圓白菜為生。家鄉建起了太舞滑雪小鎮,他和哥哥返鄉就業。如今,闞鳳龍從普通員工升任主管,每個月4600元工資,還有“五險一金”,哥哥在宴會廳做主管,父親在物業開掃雪車,嫂子也曾在兒童餐廳工作。
目前,崇禮直接或間接從事冰雪產業和旅游服務人員已達3萬多人,其中貧困人口就有9000多人。
5年來,崇禮在統籌做好冬奧會籌辦的同時,不遺余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5月,崇禮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到2020年6月,全區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全部超過4000元,全部人口穩定脫貧。
如今,乘坐時速350公里的京張高鐵,1小時即可到達崇禮冬奧核心區。向遠眺望,依山靜臥的“雪如意”、白雪覆蓋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連接三大中心的半圓步行云臺“冰玉環”,古楊樹場館群真容盡顯;太子城冰雪小鎮整體亮相……
冬奧會的光芒將照亮這座“雪國”,小城的春色將更加絢麗。(記者 劉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