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不足百日,雖然天氣漸寒,但中國各地卻洋溢著對冰雪運動火一般的熱情。在中國最北的省份黑龍江省,這一表現尤為明顯。
擁抱冰雪
還未立冬,但黑龍江的冬天已經到來。在中國最北端的漠河市,白雪覆蓋在山坡上,熱愛滑雪的人早已開始享受新一年雪季。57歲的滑雪愛好者袁國斌和去年一樣,約上自己的雪友,從哈爾濱踏上了赴漠河的找雪之旅。
群眾冰雪運動在黑龍江省已發展超過半個世紀。中國首位速度滑冰世界冠軍羅致煥清楚地記得,20世紀60年代哈爾濱冬季室外冰場上的熱鬧場景。
為激發青少年的冰雪運動熱情,黑龍江省已連續開展40余年“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不僅在校園內外掀起冰雪運動熱情,更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培養了大批后備人才。
隨著北京冬奧會腳步日益臨近,近五年,黑龍江省在冬季連續開展“賞冰樂雪”系列活動,開展各類冬季比賽、群眾冰雪活動數千項次,帶動、影響8000萬人次參與冰雪運動。
金山銀山
居住在黑龍江省雪鄉的樊兆義曾是一位林場工人,在他記憶里,以前因為雪大,運送木頭十分困難,“林業工人最煩的就是雪”。
雪鄉又名雙峰林場,當地每年積雪日可達180天,年平均降雪厚度2.6米。這幾年,冰天雪地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雪鄉踐行得尤為突出。
“領導鼓勵大家搞旅游,很多人開始不敢嘗試,我是第一批開民宿的林業工人。”對于2002年,樊兆義記憶猶新。
憑借著獨具特色的雪景,雪鄉的名氣越來越大,樊兆義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一開始是翻建自己家的老房子,就三個房間、一個廚房。”指著身后的走廊,樊兆義說前幾年投入了400多萬,現在民宿有30個房間。
如今,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等早已成為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的代表。亞布力周邊農村的農民經過系統培訓后當上了滑雪教練,民宿、農家樂等增加大量就業機會,“冷山”變成了“金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黑河市“中國黑河汽車寒區試驗基地”稱號,寒區試車產業每年冬季為黑河市帶來超過4億元的消費規模。
數據顯示,黑龍江省體育服務業占到體育產業總產出的約七成,市場主體數量相較2014年成倍增長。
沖刺冬奧
羅致煥1963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上奪得男子1500米冠軍,創造了歷史。羅致煥用這塊金牌讓中國冰雪運動走進國際視野。
年輕時,羅致煥在家鄉黑龍江訓練時,都是在戶外的天然冰上進行。為了提早上冰訓練,運動員們要先坐火車,然后轉大卡車抵達黑龍江省北部的黑河市,最久需要花費56個小時。
這樣不畏困難的精神傳承至今,成為黑龍江省體育健兒的“底色”。
作為中國短道速滑運動的代表城市,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青少年運動員常在冰場內“早去晚退”,只為能多滑一會兒。
七臺河直到2013年才擁有自己的室內冰場,但不畏困難、奮起向上的拼搏精神,卻讓七臺河先后向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張杰、楊揚、王濛等10位世界冠軍。
20世紀50年代,哈爾濱、牡丹江等地先后建立冰上運動隊,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的冰球隊在隨后幾十年幾乎壟斷了全國比賽冠軍,并為國家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中國目前為止獲得的13枚冬奧會金牌中,黑龍江貢獻了9枚。隨著北京冬奧會臨近,又一批黑龍江籍運動員摩拳擦掌,期待著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為國爭光。(新華社記者王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