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上,有一座修建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建筑——首都體育館。這里曾見證中美乒乓外交歷史,并擔任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排球比賽場館。經過一番新建和改造在2020年12月完工換新顏。
一進首都體育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場館頂部的巨型投影屏幕。這塊“天幕”的面積為1332平方米。賽時,場地四角布設的激光投影儀會將絢麗的燈光與優美的畫面投至屏幕,將整個場館營造成如夢似幻的冰雪世界。

首都體育館內的冰場
首都體育館冰場冰面面積為31米×61米,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環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可將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不僅熱能回收率高,且制冷效能較傳統方式提升30%、制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的情況。
首都體育館冰場可通過二氧化碳制冰系統和冰面監測系統,場館可在兩小時內完成澆冰工作,實現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賽事的冰面的轉換。
值得一提的是,制冰過程還實現了效率與節能兼顧。首都體育館對制冷過程中產生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極大提升了場館的綠色屬性。
一進首都體育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場館頂部的巨型投影屏幕。這塊“天幕”的面積為1332平方米。賽時,場地四角布設的激光投影儀會將絢麗的燈光與優美的畫面投至屏幕,將整個場館營造成如夢似幻的冰雪世界。

首都體育館內的冰場
首都體育館冰場冰面面積為31米×61米,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環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可將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不僅熱能回收率高,且制冷效能較傳統方式提升30%、制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的情況。
首都體育館冰場可通過二氧化碳制冰系統和冰面監測系統,場館可在兩小時內完成澆冰工作,實現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賽事的冰面的轉換。
值得一提的是,制冰過程還實現了效率與節能兼顧。首都體育館對制冷過程中產生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極大提升了場館的綠色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