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20日之后,北京將成為全球首個成功舉辦過夏季、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辦好北京冬奧會,是中國人的光榮與夢想。
如今,2022這個時間點越來越近,在“辦賽精彩,參賽也要出彩”的目標號召下,中國正全力以赴。
中國冰雪運動起點并不高。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拿到1枚金牌和9枚獎牌,勉強算得上冰雪大國,但距離冰雪強國還有距離。冬奧會的舉辦,將給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帶來強有力的刺激和促進。
申辦冬奧成功時,我國有1/3的冬奧項目還沒有開展,還有1/3項目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只有1/3項目具備競爭水平。到了2022年,中國隊運動員將力爭在更多項目的賽場上取得好成績。如果照這個勢頭繼續努力,中國冰雪運動不僅在2022年冬奧會上將有大突破,在未來的冬奧會上一定能迎來大發展。
當然,辦賽的過程是艱辛的。
冬季運動基礎薄弱,大賽經驗欠缺,不少工作都要摸索著從頭來。如今,通過引進和培養,北京冬奧會競賽核心團隊已基本組建,并派往國內外大賽進行“影隨計劃”,在實戰中培訓和演練。
場地、醫療、吃住行,事無巨細考慮周全,天氣預報服務要精準到“百米級”“分鐘級”。是否能提供精準的氣象數據服務,是雪上項目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北京冬奧組委已經與中國氣象局簽署協議,抽調52名天氣預報員組建北京冬奧會氣象預報員團隊,賽時每個競賽場館都有專職氣象預報員在場。
綠色環保不浪費,是對新建場館的要求。北京冬奧會注重可持續性,所有場館都將使用清潔能源。上月公布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顯示,北京冬奧會將努力創造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7個方面的豐厚遺產。
訓練的過程也是艱辛的。
為了實現北京冬奧會的參賽目標,國家體育總局從2018年至2021年,按照“擴面、固點、精兵、沖刺”的工作節奏全力展開備戰工作。
過去,主要有黑龍江、吉林等北方地區開展冰雪運動,現在,包括南方地區在內的31個省區市都有隊員參與訓練。
為了學習國際先進技術,中國和挪威、奧地利、瑞士、瑞典、芬蘭等15個國家展開深入合作,派運動員參加訓練,請優秀教練執教。目前,在中國執教的外國冰雪項目教練有80多人。
北京冬奧會,寄托著國人澎湃的豪情,更寄托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2022年,我們將給世界奉上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